- 所在位置: 首页
- 技术文章
- 揭秘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:其原理究竟是什么?
揭秘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:其原理究竟是什么?
在生物科学研究与医学检测等领域,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那么,它是如何工作,其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呢?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。
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吸收定律,也就是朗伯 - 比尔定律。该定律指出,在一定条件下,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和液层厚度成正比。
仪器内部配备有特定的光源,能发出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光。对于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,常用的波长分别为 260nm 和 280nm。当光通过含有核酸或蛋白质的溶液时,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碱基以及蛋白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(如色氨酸、酪氨酸)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。
在检测过程中,样本被放置在仪器的样品池中。光源发出的光经过一系列光学元件,如透镜、滤光片等,形成特定波长的单色光,然后照射到样本上。一部分光被样本中的核酸或蛋白质吸收,另一部分光则透过样本,被仪器的光探测器所接收。
光探测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,这个电信号的强度与透过样本的光强度成正比。而透过光的强度又与样本中核酸或蛋白质的浓度相关。通过对电信号的处理和计算,仪器就能得出样本中核酸或蛋白质的浓度值。
此外,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还可以通过检测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值的比值,来判断核酸或蛋白质的纯度。例如,纯 DNA 的 A260/A280 比值约为 1.8,纯 RNA 的 A260/A280 比值约为 2.0。如果比值偏离这个范围,就说明样本中可能含有杂质。
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凭借光吸收原理,实现了对核酸和蛋白质的快速、准确检测,为科研和临床诊断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,能让大家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