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所在位置: 首页
- 技术文章
- 超微量光度计负数校正与注意事项
超微量光度计负数校正与注意事项
超微量光度计在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,用于精确测量核酸、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浓度。然而,在使用过程中,有时会出现测量值为负数的情况,这不仅影响数据准确性,还可能误导实验结果。因此,了解负数产生原因及校正方法,掌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十分关键。
负数产生原因分析光路系统问题:超微量光度计通过检测光吸收值来计算样品浓度。若光路系统存在故障,如光源老化、光路被遮挡,会导致检测到的光信号异常。当样品实际吸收的光量低于仪器检测的本底光量时,就可能出现负数结果。
样品问题:样品中存在杂质或气泡会干扰光的传播。例如,核酸样品中若残留有酚类、胍盐等杂质,它们可能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,影响测量准确性。此外,若样品中有气泡,会导致光散射,使检测到的光强度减弱,从而产生负数。
仪器校准问题:仪器长时间使用后,其内部的校准参数可能会发生漂移。如果没有定期进行校准,仪器的零点和标准曲线可能不准确,这也可能导致负数测量值的出现。
负数校正方法光路检查与维护:首先检查光源是否正常发光,若光源老化,需及时更换。同时,清理光路系统中的灰尘和杂物,确保光路畅通。对于一些可调节的光路部件,要保证其处于正确的位置。
样品处理:重新制备样品,确保样品纯净无杂质。对于核酸样品,可以通过乙醇沉淀等方法进一步纯化。在吸取样品时,要确保无气泡产生。若有气泡,轻轻敲击比色皿或移液器使气泡排出。
仪器校准: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,使用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准。通常包括零点校准和标准曲线校准。零点校准是为了确保仪器在没有样品时检测到的光强度为零,标准曲线校准则是通过测量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,建立浓度与光吸收值之间的准确关系。
注意事项仪器预热:在使用前,要让仪器充分预热,使仪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。这有助于减少仪器的漂移,提高测量的准确性。
正确操作:在吸取样品和放置比色皿时,要避免污染和产生气泡。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部稳定,防止样品洒落或比色皿位置偏移。
定期维护: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洁和校准,及时更换老化的部件。同时,要将仪器放置在干燥、防尘的环境中,避免仪器受到震动和电磁干扰。
超微量光度计出现负数测量值是多种因素导致的,通过对光路系统、样品和仪器校准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校正,并注意日常使用中的操作规范和维护,能够有效解决负数问题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